什么是心包积液?
心包积液也称心包积水,是指由于感染(如结核性,化脓性)和非感染(如风湿性、尿毒症性)引起的心包腔内液体积聚,是心包疾病的重要体征之一,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心包腔内压力增高,心脏舒张受限,致使体静脉回流受阻,心室充盈及排出量减少,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。
心包积液的原因是很多的,严重的心衰时会引起心包积液,心衰引起的心包积液在我国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,这个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有着很大的危害,患者要遭受很大的病痛折磨.大多数心包积液顽固难治,难以彻底根除。对于心衰性心包积液到底应该如何治疗?
西医对急性期治效果果好,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心包炎心包积液或者结核引起心包积液,及时进行穿刺抽疏治效果果良好可以但是易复发。而对于慢性心包炎等引起的心包积液,由于心包增厚,不容易吸收,有时经反复心包穿刺抽吸放液还是不能好转 就需要外科做心包切开手术。但手术损伤大,有一定风险,小医院不能开展,费用高.
西医目前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及危害:
【抽水引流】不建议采用穿刺抽水治疗,抽水只是一种应急措施,只能暂时的控制积水的增长,积水很容易复发,同时抽液会丢失病人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蛋白,使病人的身体更加虚弱,消瘦,食欲差,精神不济等,也增加了其他并发症的可能。例如:肺部感染或者挫伤,肺水肿,胸膜粘连,血胸等并发症。
【西医利尿剂】频繁的使用西医利尿药物可导致电解质紊乱,利尿药不宜长期服用,对肝肾功能伤害很大的,而且还会产生耐药性。造成恶性循环,患者出现乏力,腰酸,恶心及利尿无效等症状。并发症例如:低钾血症,高钾血症,肝性脑病,肾功能不全等
【输液】很多患者在当地输液,身体还会出现水肿的情况,单纯输液消炎,对消除积水没有太大作用。控制不好的话积水还会不断增长,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,病情会越来越严重。
中医多认为心包积液多为体质虚弱,兼有外邪感染而发病。北京京爱中医医院专家委员会疑难病临床研究小组成员博览群书,学贯古今,融合中外医学理论结合各自数十年临床之经验,认为水液代谢遍布全身各个部位,治疗应以五脏六腑全面调理为主。以祖国传统医学气血理论为依据,总结出治疗全身各部位积水的经典方法——健脾利水扶正法,该方法强心肾、健脾胃、宣肺养肝全面逐水。
<适用范围广>对脾病水肿、肾病水肿、肺病胸水、肝病腹水、心包积液、关节腔积液以及糖尿病、肿瘤等引起的各部位积水均具有独特的功效。
优势一、 疏通全身血液循环,整体调理五脏六腑,全方位排出体内瘀积之水液。
优势二、标本兼治,从整体出发,辨证论治,解决了人体组织及腔隙水液瘀积的问题。告别了西药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的不良治疗方法。
优势三、不开刀,不手术,不抽水,对身体无损伤。解决了西医因抽水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,不仅仅减轻病人痛苦,还减轻了病人因治疗而产生的经济负担。
优势四、高效不反复:经健脾利水扶正法治疗万余例患者统计分析,高效不反复。
优势五、显效快:表现为大小便增多,二便次数增多,排便总量增加,一周症状逐渐减轻。
优势六、不损伤肝肾功能,并且根据患者自身不同情况进行整体调理全身。
优势七、治疗方便,无需住院,病人可在家接受治疗,告别了患者因病往返医院或者住院的弊端。并且治疗费用节省。
专家提醒:患者在生活中都要积极的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不吸烟、不酗酒、远离药物、酒精等恢复性的气体。最后,祝愿患者早康复。
积水专家 主任医师
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医60余年,著名的中医肝病、心血管内科专家、治疗积水症名医专家、中医主任医师,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与推崇。积水专家中医主任医师对肝腹水、肿瘤、肺病积水、胸腔积液、身体各部位的积水症、心衰、肝病、心血管内科、疑难病等疗效显著。善于使用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胃病症,对肺病的痰饮证、肺脾阴虚、肺肾阴虚、脾肾阴虚有独特之见,还擅长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胸痹症、肝郁气滞病症和早期冠心病,取得较好疗效。
经典方法—《健脾利水扶正法》
北京京爱中医医院的专家团队经过数年研究结合各自临床经验,综合总结出治疗全身各部位水肿的经典方法——健脾利水扶正法疗法。该方法通过扶正培本、行气利水、益气活血全面消水肿,从根本上排出体内瘀积之水。
第一:扶正培本 调达三焦
肺主行水,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、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。由于肺为华盖,其位最高,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,所以说“肺为水之上源,肺气行贝水行”(《血证论‘肿胀》)。
脾运化水湿,配合肺、肾、三焦、膀胱等脏腑,调节、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。脾主运化水湿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。
肾主水,肾为水脏,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。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来实现的。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将水谷精微中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周身;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利用后的浊液排出体外。这两方面,均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。
总之,人体水液代谢的全过程,需要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协同配合,又是以肺、脾、肾三脏的功能活动为主的,“凡水肿等症,乃肺、脾、肾三脏相干治病。盖水为至阴,故其本在肾;水化于气,故其标在肺;水惟畏土,故其制在脾”(《景岳全书·肿胀》)。可见水肿的发病与肺、脾、肾三脏的气化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第二:行气利水(强心肾 健脾胃 宣肺养肝)
祖国传统医学虽然认为水液代谢的调节主要是由肺、脾、肾等脏腑共同完成的,但与肝也有密切关系。因肝主疏泄,能调畅三焦的气机,促进上中下三焦肺、脾、肾三脏调节水液代谢的机能,即通过促进脾之运化水湿、肺之布散水津、肾之蒸化水液,以调节水液代谢。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通道。“上焦不治,则水犯高源;中焦不治,则水留中脘;下焦不治,则水乱二便。三焦气治,则脉络通而水道利”(《类经,脏象类》)。肝的疏泄正常,气机调畅,则三焦气治,水道通利,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,故曰:“气行水亦行”(《血证论·阴阳水火气血论》)。若肝失疏泄,三焦气机阻滞,气滞则水停,从而导致痰、饮、水肿,或水臌等。故曰:“水者气之子,气者水之母。气行则水行,气滞则水滞”(《医经溯洄集·小便原委论》)。由此可见,肝脏是通过其疏利调达三焦脏腑气机的作用,来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活动的,这就是理气以治水的理论依据,是协助行水的重要一环。
第三:益气活血 补气利水
肾司开合,为主水之脏。脾主运化水液,为水液代谢之枢纽。肺主行水,为水之上源。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,气行则水行。心主血脉,行血而利水运。饮水入胃,中焦之水经脾气的运化,肝气的疏泄,散精于上焦;心肺同居上焦,上焦之水为清水,清中之清者经肺气宣发,心脉通利而散布到肌腠、皮毛、四肢、百骸,其代谢废物即变为汗液等排出体外;清中之浊者得肺气肃降而输达下焦;归肾之水为浊,浊中之清者复经肾气的蒸腾上升至心肺而重新参加代谢,浊中之浊者经肾气开合送至膀胱,而排出体外。
水液的正常代谢,与五脏系统功能正常,阴阳平衡密切相关,阴阳并需,尤以阳气为要,阳旺则气化,气化则水自化。水与血同源异名,水病不离乎血,血病而不离乎水。水与血在生理上互相为用,病理上互为因果。水病则累血,血病则累气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。